
5月21日,在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ACT智慧技术大会(STCon)大会上,雅时国际商讯携手《工业AI》(AIM)举办了题为“AI赋能智赢未来”的研讨会。作为《工业AI》的年度盛会,本届AIM研讨会共有7位行业专家及资深人士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演讲,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工业AI行业从业人员相聚在中国智能制造基地之一的苏州,除了丰富的会议研讨,还有众多企业进行了创新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工业AI行业的发展与未来。
除了“AIMCon工业技术及应用研讨会”,此次ACT智慧技术大会还汇集了“VisionCon视觉系统设计”、“LaserFocusCon激光聚会”、 “CRCon洁净技术高峰论坛”、“SBS一步步新技术研讨会”、“CHIP China晶芯研讨会”、“CSCon化合物半导体先进技术及应用大会”。智慧技术大会聚焦长三角集成电路与电子制造产业,汇聚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及优秀企业到场,就人工智能(AI)、机器视觉技术、激光技术、洁净技术、电子制造等行业展开技术探讨与产品碰撞,通过多维对话,推动苏州及长三角电子产业构建技术升级,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与全球化协作,赋能企业抢占下一代电子制造的制高点。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视觉应用
香港应用技研究院物联网传感与人工智能技术首席总监蔡振荣博士
首先演讲的是特邀专家蔡振荣博士,他是香港应用技研究院(应科院)物联网传感与人工智能技术首席总监,拥有超过30年研发经验。
蔡博士在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视觉应用”的演讲中介绍了香港科院(ASTRI)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视觉研发的重点、进展,以及在智能制造,智能城市,智能医疗等应用案例。他认为:“人工智能在机器视觉技术扮演模拟人脑,提供认知及辨别功能,是构成机器视觉最重要元素。机器视觉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现高效准确的产品检测、质量控制和生产优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机器视觉提供了更强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能力,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AI大模型赋能工业视觉:开启智能生产新时代
东声智能创始人韩旭
接着演讲的是东声智能创始人韩旭,他曾参与中国机器视觉/中国边缘计算等行业标准制定及白皮书编纂,入选苏州市姑苏领军人才/工业园区领军人才、获苏州创赢未来创新人物等。
韩旭在题为“AI大模型赋能工业视觉:开启智能生产新时代”演讲中介绍了东声智能在面向工业领域复杂多样、高度碎片化的质检场景,依托海量多元异构的产品缺陷数据、产线全工艺生产信息,并融合图像识别、缺陷检测、工艺优化等多领域的工业质检业务知识,构建工业质检大模型。通过模型强大的泛化能力,高效训练与优化,参数高效微调等技术,降低训练成本,提高模型的开发效率,实现新能源锂电、汽车制造、半导体、3C电子、医药等多个领域,不同产品、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各类外观缺陷检测,生产过程异常预警,质量风险评估,工艺优化建议以及质检报告生成等功能。东声质检大模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工业生产质量管控装上“智慧大脑”,确保工业生产系统高效、稳定运行,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韩旭还介绍了东声智能Handdle AI解决方案的具体细节,这是以深度学习算法和工业视觉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算法软件平台,基于AI深度学习算法,将数据采集、分类、标记、训练、调参、测试整合为一体,在小样本学习、迁移学习、可视化调试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内置2D、3D功能模块,可实现复杂背景下的缺陷检测,且无需编程即可快速搭建项目逻辑,一键读取检测结果。
工业AI破局:以实战落地加速新质发展
格创东智全球品牌市场总监杨丽
杨丽,现任格创东智全球品牌市场总监。她演讲的题目为“工业AI破局:以实战落地加速新质发展”,演讲中她表示:“当前,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重塑制造业。工业AI在应用阶段不断深入过程中,经历了点状赋能、场景赋能和综合应用三大阶段,工业企业面临着AI落地向综合智能应用演变的“关键时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克服工业数据数量与质量不足、模型应用准确性欠缺、成本费用高等多重挑战。”她强调:“为实现制造业在稳定性、准确性方面的极致追求,工业AI落地除需满足算力、算法、数据方面的基本要求,还应融合工业细分行业的领域知识和装备经验,实现“ABCDE”即算法Algorithm、大数据Big Data、算力Computing、领域知识Domain、装备Equipment五大领域综合能力的持续协同发展,不断突破技术可行性,打通技术到更多具体工业场景的落地路径。”
演讲中,杨丽以AI落地的多元化案例,场景化展示了工业AI服务的破局路线。在服务TCL华星的实践中,公司基于研发、供应链、产品、销售、ERP等五大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应用场景,实现工业AI深度赋能。比如,在产品研发场景,通过AI赋能产品仿真平台实现产品数字孪生,2024年赋能OLED仿真项目实现收益5000+万元;在品质管理场景,通过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对缺陷进行自动检测、分类、处置,缺陷检测准确率提升至95%,每年节省约5000+万元。此外,格创东智更是供给全面的CIM AI Insight、Chat Insight、AI FDC、ChatBI等应用,助力半导体行业实现“高节拍、零缺陷”的生产目标。
国芯AI芯片CCR4001S介绍
苏州国芯科技芯片系统软件开发资深技术经理孙磊
孙磊,苏州国芯科技芯片系统软件开发资深技术经理。他在“国芯AI芯片CCR4001S介绍”的演讲内容包括两部分:
边缘侧AI MCU芯片CCR4001S,这是一款基于RISC-V架构的边缘侧AI MCU芯片,采用自主CRV4H CPU核(支持RV32IMCB指令),集成0.3TOPS@INT8算力的NPU加速引擎,支持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并内置256KB SRAM及多种工业级接口(如CAN、I2C、USB2.0等)。该芯片面向工业控制、智能家电、新能源等领域,通过“MCU+AI”架构实现端侧离线决策,保障数据安全与低延迟。
国芯科技的AI芯片可实现光伏逆变器及PCS中的拉弧检测功能。通过大量电弧特征数据和自学习算法训练电弧检测模型,使电弧检测更精准,从而有效减少误报。一旦主动检测到拉弧,能够极短时间内快速自动切断电路,提高整个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面向新兴市场的智能长波红外 (LWIR) 热成像技术及解决方案,致力于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
迈瑞迪创新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吴青山
吴青山是迈瑞迪创新(MERIDIAN Innovation)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他主导研发低成本CMOS热成像传感器。在题为“面向新兴市场的智能长波红外 (LWIR) 热成像技术及解决方案,致力于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的演讲中,吴总介绍:“公司契合新兴经济体需求的独特技术优势,广泛涵盖智能楼宇、汽车乘客监控、智能家电、手持式热成像及安防等领域;公司深入解析CMOS技术在推动解决方案成本优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该技术在充分保障隐私的前提下,改善生活条件的实际成效。”
他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公司MI0802系列, MI1602系列,两款热成像测温探头产品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易再次校准且无需快门的优点。并且在出厂时就已完成温度校准,80*62 和 160*120的红外成像探头,应用开发和使用都极其方便,提供SDK和API。
该探头已配备硅片或锗镜片,其测温范围最高可达600摄氏度,最低是零下20摄氏度,应用在泛工业,电子行业测温安规 和 泛消费单子行业的多模态AI赋能上。
国芯NPU助力红外技术在看护康养领域前端智能体落地
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东轩
李东轩—深圳美电(Median Technology)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在题为“国芯NPU助力红外技术在看护康养领域前端智能体落地”的演讲中,他介绍:苏州国芯C4001是以RSIC-V+NPU的架构设计出的系列芯片,可满足新兴智能感知领域对于感算一体的功能化模组的技术规格需求。解决方案从多模态感知融合、NPU本地小型化算力、内部丰富的带宽线程资源以及加密IC的固件及通信加密等多个角度,助力应用技术的发展,让场域感知从采集、传输、计算、存储的笨重冗余的应用范式,开始向本地运算决策、带宽荷载token化、设备自学习自训练等关键分支演化。产品已初步具备端侧小型化智能体的应用轮廓,将在未来的1~2年内重构许多消费类传感应用的产品形态与消费体验。
他详细介绍了公司推出的MD0804-care-base—多模态融合感算一体化模组,结合60GHz毫米波雷达与低分辨率热成像模组,在本地实现跌倒报警、发烧预警、深度睡眠、呼吸心跳等智能化算法功能,在2~3m距离上实现诸如床头、洗手间、病房等单人养老场景的综合看护功能,在后期将推出云端智能体实现对窄带化数据的GPT应用。
基于国芯AI平台及热成像技术,为家电、消费电子注入新活力
深圳云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洪安
深圳云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洪安做了题为“基于国芯AI平台及热成像技术,为家电、消费电子注入新活力”的分享,他重点阐述当前家电产品存在的一些痛点,随后介绍公司技术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特别是基于国芯端侧AI平台于空调和微波炉中的应用,展示云顶如何解决具体问题并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演讲中,他重点介绍了以下产品:
1、 AI热成像模组:ST8062-4001-90S1。产品特点:
► 像素点高,达4960
► 尺寸小,热成像探头尺寸小于9x9mm
► 内置AI算法,支持多种算法模型、数据更稳定、精度更高。
► USB通信,即插即用
技术结合AI模型训练,可智能识别人员及其体温,同时借助AI算法还能精准判断人的位置和状态等信息。
2、AI毫米波传感器模组:SMK-1231-A1。产品特点:
► 1发2收传感器
► 实现精准距离检测
► 实现目标位置检测
► 实现多人检测
本次AIM研讨会为工业AI行业的发展做了全方位交流与探讨,未来还将继续为行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工业AI行业的发展。